English

文人应该富

1998-10-1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汤国基 我有话说

我总以为,文人贫困的时代应该结束。在人人都能赚钱的时代,如果一个文人一辈子都是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,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在唱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那么他就不仅仅只是落魄文人了,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也是不称职的。

思想应该产生财富,从某种意义上说,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,就是一代又一代思想者不断推动的结果。精神财富的创造者,同时也应该是物质财富的拥有者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文人依靠思想而生存,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文人,他在拥有思想财富的同时,也应该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,较充裕的物质基础。从古以来,思想者并不排斥物质财富,非但不排斥,而且还渴望。两千多年前,中国的一位先哲就说过:“富贵如可求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”十九世纪的一位西方哲人也说:“我做梦都渴望过一种幸福的生活,我像鹿渴望清泉一样渴望金钱。”物质第一,意识第二,思想的产生从来就是离不开物质基础的,什么样的物质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,那种“诗必穷而后工”的说法,是在思想很难产生财富的时代,贫困潦倒的文人们的自我安慰。人和所有动物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,决不会有人愿意生活在饥寒交迫、疾病缠身的痛苦之中。苦行僧的修行,也还是为了求得死后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永生。文人非圣非神,为什么要拒绝现实世界优裕的物质条件所能带来的种种好处呢?

就我所知,一个真正成功的现代文人,一般都有了相应的物质基础。学者季羡林先生就曾在他的一篇谈消费的文章中坦率地承认,他的工资虽然十分地有限,但他的稿费收入却是不菲的,遇上需要捐钱的事情,他能大把大把地捐出去。然而,文人似乎总是耻于言利的,能像季老先生这样敢于公开承认有较高收入的名家,实在是太少太少。不论是文人自己,还是社会公众,似乎都认为只有生活贫寒,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文人,似乎文人一旦拥有了优裕的生活,思想的火花便会熄灭,创作的灵感便会枯竭。因此,即使是一些先富了起来的文人,也总是在诉穷,有些名家知道诉穷没人信,但也是绝不肯轻易露富的。

像其他任何行业的人都可以富一样,我以为,完全应该大胆地高呼,文人也应该富。虽然事实上,现在大多数的文人非但谈不上富,而且不少文人还确确实实属于贫困者阶层,但这并不可怕。可怕的是有些文人至今还在以穷为荣,至今还在迎着寒风歌唱“秀句出寒饿,诗人例穷蹇”,按照他们的逻辑,似乎在一个富裕的社会,便不会再有文人、再有艺术了。

有些文人倒是不再以穷为荣,但他们脱贫致富的手段却很不文明,或为显要、巨贾涂脂抹粉,或眼中只盯着一个利字,全然不顾道德良心,迎合低级趣味,专作造孽文字。更有甚者,干脆篡改、剽窃他人著作,沦落为地地道道的文贼……这些都是应该受到谴责,得到惩处的。

文人谋富的正道应该是他独到的思想,具有个性的艺术,他在让他的思想和文章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的同时,也应该得到他应得的经济效益。作为一个现代人,生活在竞争的时代,有什么理由为自己的贫困而沾沾自喜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